人物纪录片《巴金》研讨会举行 致敬中国文学巨匠

共17张

网讯 为纪念巴金诞辰120周年,人物纪录片《巴金》研讨会于12月24日在北京举行。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共同围绕艺术创新、主题思想、现实价值等主题第该片进行了点评、分析,《巴金》主创代表也就创作历程、播出情况进行了分享、汇报。

纪录片《巴金》于12月17日至20日上星播出,取得了较好口碑效应。此前,该片还曾荣获第32届金鹰奖最佳纪录片荣誉。《巴金》以创新的三维叙事方式重新构建了巴金的形象,深入向观众展现了他的成长经历、文学创作和精神追求。

中国广播电视艺术资料研究中心主任、纪录片《巴金》总导演王俊杰介绍,该片拍摄过程中,摄制团队走访了超30座城市,阅读文字资料超过4000万字。谈及创作理念与拍摄意义。他表示,纪录片《巴金》是创作团队对巴金精神的追寻与致敬:“我们力求真实还原这位文学巨匠的生活轨迹与人格魅力,从平凡中揭示巴金的伟大,通过影像传递他的思想深度与社会担当,为观众提供对时代与人性的深刻思考与启迪。”

与会领导及专家也表达了各自对于纪录片《巴金》的评价与观点。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分党组书记闫少非表示,这部作品在纪念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播出,是对中国文学巨匠的致敬,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意义。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范宗钗指出,纪录片《巴金》生动再现了巴金的精神世界与时代背景,让观众既见巴金又见历史。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王一川则认为《巴金》的成功在于以雄阔的视野。《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表示,纪录片《巴金》通过影像艺术深刻展现了巴金作为文学巨匠的精神内核,赋予观众对于巴金精神的深刻思考。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巴金的致敬,更是对文学与文化传承的深入探索。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表示,纪录片《巴金》的成功创作为新时代纪录片创作探索了新路径,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启示。

当天的研讨会还特别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中国现代文学教授、中国巴金研究会副会长李存光。他评价,纪录片《巴金》不仅成功还原了真实的巴金,还通过深入挖掘其思想与文学的多维价值,彰显了创作者在把握学术研究上的深厚功力。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把#换成@),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This site only provides web page services. This site does not store or produce any videos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legal disputes or liabilities arising from the legality and healthiness of the content.

If the content on this site infringes on your rights, please contact the email (replace # with @) with a description of the infringement. The site will handle the issue as soon as possible.

© 2025 www.trjvod.com  E-Mail: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