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望道》:笃定信仰,追寻光亦可成为光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电影《望道》结束的那一刹那,仿佛有一股强劲的信仰之力注入身体。如电影所刻画的“陈望道”一般,那一代人将理想与信念付诸生活与实践,所求真理与热爱放置于当下与未来,所愿美好与幸福落定于自我与他人。他们在真正捍卫美好信仰的同时,还把自身的热爱融贯在现实日常的点滴之中。毫无疑问,《望道》是一部个人传记式的类型片,却超越了一般意义中的类型概念,以个体微观史述的表达视角,将有关“道”的理解与认知推及到理念阐释的层面。这同当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创作要求不谋而合。

从主题表达的层面而言,《望道》的题名释义尤为关键,一语双关点出电影的核心内涵——何为“道”?所谓“望道”,首先书写了陈望道先生作为一代知识分子救国救民的理想信念;其次以影像视听的力量阐释了一代人为理想之道抱定使命的担当与责任;再次,推及当下,为青年一代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典型。一部电影的主题能够呈现出多层释义,往往可以承载更多的思想与张力,正如《望道》之道是“大道”引领,是“正道”指向,更是共产党人的信奉之“道”。诚然,电影在诠释几层主题内涵时,并没有以平铺直叙的方式生硬体现某些概念,而将不同层次的“道”融化在人物故事的起承转合中,以情节之柔化解了理论化的宣教,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表达效果。

当然,《望道》之所以能够引发青年人的共鸣,不仅在于电影中塑造的人物与当代青年相仿,更为重要的是影片摒弃了传统层面“高大全”的人物刻板印象,在细节处展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斗争,透露出陈望道内心秉持的社会大义与自我道义,其人物形象也随个人的选择而闪耀光芒,烛照当下。作为大义凛然的革命者,这样的陈望道无疑是年轻化的,更是在人物的多重维度塑造中,彰显了青春之宝贵的精神力量与追逐光或成为光的勇气。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电影传递了一百年前如陈望道一样的青年们发出的铿锵之音,更应成为当代青年与历史过往的一次隔空对话。在现实性的精神赓续与理念传承中,《望道》自然可以成为一座桥梁,一种纽带。如果说“信仰正青春”,那《望道》的背后一定浓缩了共产主义伟大使命的“朝气复归来”,也进一步彰显了中国青年不畏艰险,奉献自我的底色与亮色。“青春之于理想,青年之于家国”,《望道》将青春觉醒的力量交给当下的我们,为百年后的中国青年激荡起一层层时代精神的涟漪。

“朝闻道,夕死可矣”,与其说《望道》承载的是陈望道这一代知识分子的笃定信念,行将致远的历史使命,倒不如将其看作一个精神坐标系,其在价值传递与理想坚守的坐标维度上向当代中国青年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回到信仰的时代中去?同时还提供了一个审视自我成长的现实可能,即保持自我精神态度的意义。“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当代中国青年都应在回望历史与瞻望未来的道路上坚定信仰,保持热爱,努力追寻光或成为那束光。(作者:曾蓉馨,系南昌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作者唐雯系南昌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把#换成@),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This site only provides web page services. This site does not store or produce any videos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legal disputes or liabilities arising from the legality and healthiness of the content.

If the content on this site infringes on your rights, please contact the email (replace # with @) with a description of the infringement. The site will handle the issue as soon as possible.

© 2024 www.trjvod.com  E-Mail:  

观看记录